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在重大项目决策和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降低项目风险性的关键环节。如重大项目建设中,通过对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决策失误引发的社会动荡。
从数据上看,在河北省,符合特定条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sanji,评估报告是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核准企业投资项目项目申请报告的重要依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有助于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例如,在涉及“三农”、guoqi改革、征地拆迁等重大决策事项中,进行事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评估对社会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超出预计风险承受能力的,不予实施,从而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能有效提高执政能力。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评估,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促使各级党委、政府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保“决策为民”。例如,一些地方在重大、重点工程建设中,通过召开 “项目评审会”“专家咨询会” 等形式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率达,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和阻碍施工的事件,广大群众对重大事项的平均支持率均超过了 90%。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流程
(一)接收任务与组建小组
接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任务后,应立即成立专项项目编制小组。小组通常由项目负责人、风险评估专家、法律人士、社会调研人员等组成。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组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风险评估专家凭借知识和丰富经验,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法律人士则负责审查项目的合法性,确保项目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社会调研人员负责收集公众意见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为评估报告提供真实、全面的数据支持。
(二)基础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
向甲方提出的资料清单通常包括项目前期报告文本,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用地红线图、总平面图等有关图件;项目批复文件/意见,如立项批复、备案证明、可研批复、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环评批复等;项目征地拆迁相关文件及情况说明,包括土地房屋征收文件、项目征地补偿方案、土地青苗征收补偿合同、项目拆迁安置方案、房屋征收补偿合同扫描件等。
在收集分析相关基础资料的进行公司网站及现场公示,让公众了解项目情况,以便收集更广泛的意见。开展问卷公众调查,确保调查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方式可以包括走访、问卷调查、当面听取意见等,注重调研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收集意见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三)评估报告编制
整理相关问卷调查报告及利益相关者意见后,开始进行报告编制。报告内容应包括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如项目单位、拟建地点、建设必要性、建设方案、建设期、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征地搬迁及移民安置、社会环境概况、投资及资金筹措等。
进行稳定风险因素分析,识别出项目实施可能诱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风险事件,识别影响拟实施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各种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出主要的、关键的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综合判定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提出实施建议,包括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应急预案等。
经过内部初步审核,对报告进行查漏补缺,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报告送审及专家评审
将报告送自然资源局审核,自然资源局会对报告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查。组织评审时,邀请政法、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城乡建设、环保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库成员共同对报告进行评审。召开专家评估会议,专家们对报告中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化解措施等进行深入讨论和评估,提出意见。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报告,对报告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确保报告符合要求。后,将修改后的报告报送至自然资源局讨论通过后,报区综治维稳部门备案,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点
(一)评估范围和内容
重大决策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四方面进行。
合法性:决策机关需享有相应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统一性。例如,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审查决策部门是否具备相应审批权,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
合理性:决策事项应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兼顾现实和长远利益,避免加重群众负担或造成过多不便,不引发攀比。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要必要、适当,补偿、安置或救助合理公平及时,大程度维护所涉及群体合法权益。如在征地拆迁项目中,依法给予相关群众充分、合理、公平、公正的补偿和救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可行性:决策事项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实施需具备相应人力物力财力,配套措施经过科学严谨周密论证,出台时机和条件成熟,决策方案充分考虑群众接受程度,不超出群众承受能力并得到大多数群众支持。
可控性:决策事项不能存在公共安全隐患,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社会稳定风险应可控,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且制定了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措施及应急处置预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
(二)分析报告工作实施指南
制订工作计划: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调查、风险识别、提出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措施后风险等级判断四个核心步骤。成立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拟定分析报告编制工作计划,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拟定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方案及风险分析报告大纲。初步识别风险因素,拟定防范、化解及应急措施、风险等级。
收集项目资料:全面收集并认真审阅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已完成相关手续的资料及文件目录清单、立项批复和附件、征(用)地情况、拆迁情况、被征地农民或居民就业及生活情况、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程序和方案、安置房源数量和质量、管线和绿化迁移方案及补偿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社会调研:围绕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对相关利益者展开调查,方式包括走访、问卷调查、当面听取意见等。注意调研对象的广泛性、针对性和代表性,确保收集意见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风险调查意见征询会:邀请相关部门、利益群体代表,召开意见征询会,介绍项目情况,探讨分析项目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查找并识别风险因素。
编制分析报告初稿:结合搜集资料、社会调研结果及工作会议讨论意见,初步识别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化解及应急措施,评定风险等级,编制分析报告初稿。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编制依据、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风险等级、风险分析结论等。
召开专家座谈会:邀请相关单位、人员及专家参与座谈会,对项目分析报告初稿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包括对主要风险因素讨论、初始风险等级判断打分、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讨论、措施后风险等级判断打分。
修改和完善分析报告:根据座谈会意见及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分析报告,阐述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主要结论,为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三)评估报告工作实施指南
接受政府委托后,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
制订评估方案:成立评估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拟定评估工作方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拟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及风险评估报告大纲。初步识别风险因素,拟定防范、化解及应急措施、风险等级。
收集项目资料:全面收集并认真审阅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已完成相关手续的资料及文件目录清单、立项批复和附件、征(用)地情况、分析报告等。围绕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对相关利益者展开调查。
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方法
(一)法律依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 [2012] 2492号),该办法明确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在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具体要求。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为评估报告的编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框架。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发改办投资 [2013] 428号),细化了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和说明。
(二)编制大纲
基本情况:
项目概况:简述项目单位、拟建地点、建设必要性、建设方案、建设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征地搬迁及移民安置、社会环境概况(含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治安、群体性事件、信访等情况)、投资及资金筹措等内容。
评估依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采用的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判标准或指标体系。
评估主体:拟建项目的评估主体指定方、评估主体的组成及职责分工,并具体说明其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机构、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参与评估工作情况。
评估过程和方法:简述评估工作的程序、步骤和主要过程;说明评估工作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评估内容:
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阐述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调查的广泛性、代表性、真实性等进行评估的过程和结果。说明评估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开展或者要求项目单位开展补充风险调查的情况。对收集的拟建项目各方面意见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形成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料,并阐述其采纳情况。
风险识别和估计的评估:一是风险识别评估。对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和确定性提出评估意见;根据风险调查评估结果,对拟建项目可能引发的主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补充完善,并汇总。二是风险估计评估。对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估计的客观性、分析内容的完备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提出评估意见;预测估计主要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中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进行评估,并补充完善。针对拟建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补充完善和明确落实各项防范、化解措施的责任主体和协助单位、具体负责内容、风险控制节点、实施时间和要求。
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确定:对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等级判断方法、评判标准的选择运用是否恰当、风险等级判断结果是否客观合理提出评估意见;结合补充的重要风险因素,综合以上评估结果,确定项目落实防范、化解风险措施后的项目风险等级。
评估结论:
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拟建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
拟建项目的风险等级。
拟建项目主要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根据需要提出应急预备和建议。
(三)编制内容
评估要点:
合法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建设实施是否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是否符合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拟建项目相关审批部门是否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
合理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是否可能引发地区、行业、群体之间的相互盲目攀比;依法应给予相关群众的补偿和其他救济是否充分、合理、公平、公正;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维护了相关群众的合法权益等。
可行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建设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拟建项目实施是否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超越本地区财力,是否超越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能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等。
可控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是否会引发群众性事件、集体上访,是否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对拟建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有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措施是否可行、有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措施是否充分等。
评估方法:
风险调查方法:风险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调查的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法、实验法等。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查。实际工作中可采取公告公示、实地踏勘、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网上调查以及舆情分析等多种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广泛调查、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的目的。
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一般可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照法、项目类比法等方法。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主要风险因素,并对每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估计,层层剖析引发风险的直接和间接原因,预测和估计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分析其引发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估计发生的概率,分析影响程度(后果),判断其风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