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例如,在房屋征收决定事项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会审查其是否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等,充分了解群众的诉求和利益诉求,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能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对重大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前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如在重大项目建设中,通过合法性评估检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合理性评估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可行性评估评估项目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可行性,可接受性评估了解当地居民对项目的态度和意见等,全面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决策失误引发社会动荡。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通过对重大事项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增强社会信任,提升政府形象。通过公正、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可以增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及时发现和纠正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二、评估的条件与依据
(一)素养与经验要求
编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要深入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评估方法,熟悉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评估过程合法合规。例如,对国家关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政策文件有准确的解读,能依据政策要求开展评估工作。另一方面,对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要有知识,这样才能对评估对象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比如在能源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了解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等,从而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二)了解社会经济环境与利益诉求
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是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要分析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评估重大事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关注当地的环境状况,如空气质量、水质等,判断项目实施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需充分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期望。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群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城市建设项目中,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对拆迁补偿的期望等,尽可能协调各方利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三)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力
充分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要对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包括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社会风险等。例如,政策调整可能导致项目审批受阻;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影响项目的资金投入;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群众的不满和抗议;社会矛盾可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激化。对风险的类型、影响程度、发生概率和关联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以便更好地了解风险的性质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科学合理的防范应对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是降低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手段。针对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应根据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对于经济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合理安排项目预算等方式降低风险;对于环境风险,可以采取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防范;对于社会风险,可以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应急预案等。要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五)注重报告实用性可操作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不仅要提供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结果,还应具有可操作性,为决策者提供实用的参考意见。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的术语和复杂的表述,让决策者能够快速理解报告的核心内容。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要具体可行,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例如,在报告中明确各项措施的实施步骤、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以便决策者能够更好地把握项目的风险状况,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评估范围与内容
(一)评估范围界定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诸多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重大决策。其中,有关民生保障政策调整影响到群众实际利益的事项,如保障项目取消、标准降低等,可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权益保障,一旦调整不当,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地方性优抚安置保障内容、保障标准调整影响到个人实际利益的事项,涉及特定群体的权益,需要谨慎评估以确保公平合理。区划调整中的敏感问题可能涉及地域、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变化,影响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征用土地涉及群众利益和对周围群众生活产生影响事项,如可能导致居民搬迁、环境变化等,需要充分考虑群众的诉求和利益补偿。其他有可能带来社会稳定风险的事项也应纳入评估范围,确保全面、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
(二)合法性评估
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合法性评估至关重要。要审查重大决策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例如,在土地征收项目中,必须严格遵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征收程序合法合规。要检查决策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政策调整必须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确保决策主体有法定权限并在权限范围内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只有确保决策的合法性,才能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合理性评估
合理性评估主要考量重大决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例如,一个城市的重大建设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判断决策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教育政策调整中,既要考虑当前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要为未来的教育发展预留空间。还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得到合理平衡。例如,在公共资源分配上,要保证程序透明,避免不公平现象引发社会矛盾。
(四)可行性评估
可行性评估要审查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并组织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只有充分了解群众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要判断决策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如果一个项目超出了当地的财力承受能力,或者与当地的发展阶段不匹配,就可能面临实施困难,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还需考察决策是否具有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政策的频繁变动可能导致群众的不信任,影响社会稳定。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例如在经济不稳定时期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可能引发更多风险。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直接关系到决策的顺利实施。
(五)可控性评估
可控性评估要分析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例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关注员工的情绪和诉求,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要审查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如社会治安问题、网络负面舆论等。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例如,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动态,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才能确保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
四、评估程序与责任主体
(一)确定评估项目
民政部门出台的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因实施带来利益性矛盾冲突的决策,都应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项目。例如,在调整民生保障政策时,若涉及保障项目的取消或标准降低,可能会对群众的实际利益产生重大影响,这类决策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二)设立评估工作组
成立风险评估工作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评估工作。工作组的成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法律、经济、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以及熟悉民政工作的业务人员。这样可以确保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制定评估方案
工作组应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例如,在制定某一重大民政决策的评估方案时,可以邀请社区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社会组织等参与讨论,准确把握评估重点。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的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适时组织评估。
(四)分析预测
根据各方面收集的情况,对重大事项确定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例如,在一项民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可能会涉及土地征用和居民搬迁,这就需要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形成专项报告,作出总体评估结论,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五)形成评估报告
进行认真分析预测评估后,工作组应作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由分管该重大事项的领导召集纪检、综治、司法、信访等有关部门综合分析研判。依据评估结果,对评估事项做出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不实施的意见。决定情况报上级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领导小组以供决策,应将有关评估材料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落实维稳措施
责任科室、单位要严格执行评估决定和要求,制定和落实解决矛盾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实施某一民政政策调整时,如果可能引发群众的不满,应提前制定沟通协调方案,做好群众工作。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要随评估报告一并制定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的重大不稳定情况,责任科室、单位要及时研究、妥善处理。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相关科室、单位要按预案和有关规定要求及时进行妥善处置,确保社会稳定。
(七)跟踪评估决策
对已实施重大决策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例如,在一个民政项目实施后,要持续关注群众的反应和社会的动态,对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处理。完善相应措施,确保决策、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和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八)评估责任主体
明确重大决策的提出、政策的起草、项目的申报审批、改革的牵头、工作的实施等有关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到多科室、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的重大决策,由局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领导小组指定评估责任主体。这样可以确保每个重大决策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决策的科学合理。
五、评估方法与工作要求
(一)评估方法多样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公示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向社会和工程实施区进行公示、公告,让公众了解评估事项,广泛征求意见。例如,在重大项目建设前,将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反馈。
问卷调查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设计问卷时,应注意题目要归纳说明调查研究主题,如 “关于 [具体项目名称]的问卷调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术语,确保被调查者能够理解问题。要合理设置问题的逻辑顺序,先易后难,先安排封闭式问题,后安排开放性问题。例如,先询问被调查者对项目的了解程度,再询问对项目的态度和建议。对于是否留存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若评估事项需要后续跟踪了解利益相关人的意见转变,可考虑设置联系方式一项,但要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隐私顾虑。
实地走访能够深入了解利益相关者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评估人员可以走进社区、企业、农村等,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走访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被走访者的意见和反馈,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要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例如,在征地项目中,实地走访被征地农民,了解他们对征地补偿、安置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
(二)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对于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领导小组应明确主管领导责任,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主管领导要亲自参与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对评估方案的制定、评估过程的监督以及评估结果的审核等方面负起责任。例如,在重大项目决策过程中,主管领导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解决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例如,民政部门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要与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评估工作。还应加强对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完善制度
建立维稳信息直报制度,确定情报员,及时报告开展评估工作情况。情报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评估事项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将情况迅速上报。例如,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情报员可以通过走访施工现场、与周边群众交流等方式,收集有关项目建设对社会稳定影响的信息。
维稳信息直报制度应明确信息报告的内容、方式和时限要求。信息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事项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信息报告方式可以采用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要规定信息报告的时限要求,对于重大紧急情况要立即报告,不得延误。
通过建立完善制度,可以及时掌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