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面砖为陶质,分上釉和不上釉砖。外墙砖质地较坚硬、耐老化、耐腐蚀、耐久性能良好。外墙面砖在粘贴前,要进行打底子。
1.工艺流程
打底子→选砖、润砖(润基层)→排砖→弹控制线→设置标志→镶贴面砖勾缝→养护
2.选砖、润砖
瓷砖贴前要对不同颜色和尺寸的砖进行筛选,选砖的方法可以用肉眼及借助选砖样框和米尺共同挑选。
瓷砖在使用前要进行润砖。可以用大灰槽或大桶等容器盛水,把瓷砖浸泡在内,一般要1h左右方可捞出,单片竖向摆开阴晾干,底面抹上灰浆,使用时能吸收一部分灰浆中的水分,而又不致把灰浆吸干。
在实际工作中,润砖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其对整个粘贴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浸泡时间不足,砖面吸水力较强,抹上灰浆后,灰浆中的水分很快被砖吸走,造成砂浆早期失水,产生粘贴困难或空鼓现象;如果浸泡时间过长,阴晾不足时,灰浆抹在砖上后,砂浆不能及时凝结,粘贴后易产生流坠现象,影响施工进度,灰浆与面砖间有水膜隔离层,在砂浆凝固后会造成空鼓。掌握瓷砖的**含水率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3.排砖
在外墙面砖的粘贴中,由于门窗洞口比较多,施工面积大,排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较复杂。要在施工前经综合考虑画出排砖图,照图施工。
排砖要有整体观念,一般要把洞口周边排为整砖,如果条件不允许时,也要把洞口两边排成同样尺寸的对称条砖,要求在一条线上同一类型尺寸的门洞口边和条砖要求一致。
与墙面一平的窗楣边**是整砖,由于外墙面砖粘贴时,一般缝隙较大(一般为10mm左右),排砖时,有较大的调整量。如果在窗口部分只差1~2cm时,可以适当调整洞口位置和大小,尽量减少条砖数量,以利于整体美观和施工操作方便。
4.弹控制线
粘贴面砖前,要在底层上依排砖图,弹出若干水平和垂直控制线。
5.镶贴面砖
粘贴时,在阳角部位要大面压小面,正面压侧面,不要把盖砖缝留在显眼的大面和正面。要求高的工程可采用将角边砖作45°割角对缝处理。由于外墙面积比较大,施工时要分若干施工单元块,逐块粘贴。可以从下向上一直粘贴下去。也可以为了拆架子方便,而从上到下一步架一步架地粘贴。但每步架开始时亦要从这步架的*下开始,向上粘贴。完成一步架后,拆除上边的架子,转入下一步继续粘贴。
(1)面砖的粘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方法,是在基层湿润后,用1∶3水泥砂浆(砂过3mm筛)刮3mm厚铁板糙(现在多采用稍掺乳液或108胶),第二天养护后进行面层粘贴。面层粘结层采用1∶0.2∶2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稠度为5~7度。
粘贴时,要在墙的两边大角外侧,从上到下拉出两道细铁丝,细铁丝要拉紧,两端固定好,两个方向都要用经纬仪打垂直或用大线坠吊垂直。并依照所弹的控制线和大角边的垂直铁丝,把二步架边上的竖向第一块砖先粘贴出一条竖直标筋。
以两边的竖直标筋为依据,拉小线粘贴中间大面的面砖。如果墙面比较长、拉小线不方便时,可以利用两边垂直铁丝线在中间做出若干灰饼,以灰饼为准,做出中间若干条竖筋。这样缩短了粘贴时的拉线长度。
在粘贴大面前要在所粘贴的这步架*下一行砖的下边,将直靠尺粘托在墙上,并且在尺下抹上几个点灰,用干水泥吸一下,使之牢固。
粘靠尺和打点灰可用1份水泥和1份纸筋灰拌和成的1∶1混合灰浆。在砖背面抹上8~10mm厚的1∶0.2∶2的混合砂浆。
砂浆要抹平,把抹过砂浆的砖放在托尺的上面,从左边标筋边开始一块一块依次贴好,贴上的砖要经揉平并用鸭嘴将之敲振密实,调好位置。
粘贴完一行后,在粘好的砖上口放上一根米厘条。在米厘条上边粘贴第二行砖,这样逐块、逐行一步架一步架地直至粘贴完毕。
(2)外墙面砖粘贴的另一种方法,打底、找规矩、镶粘等的方法均与上述相同,只是粘结层采用掺加30%水质量的108胶的水泥108胶聚合物灰浆或采用掺加20%水质量乳液的水泥乳液聚合物灰浆,这种做法对于打底的平整度要求更高。
在比较平整的底层上,粘贴面砖,面砖背面所抹灰浆厚度只限于3~5mm,大面的平整度有保证,在粘贴大面时可以不必拉线,施工方便,垂直运输灰浆量减少。操作中灰浆吸水速度也比较慢,便于后期调整。
近年来又在高层建筑的首层以上部分采用903胶、925胶等建筑用胶,来作为面砖的粘结层。采用这类建筑胶的优点是更能减少粘结层用料,减轻垂直运输量,减轻自重和保证平整度等(采用建筑胶时,只需在砖背面打点胶,不须满抹,按压至基本贴底无厚度或微薄厚度)。特别是采用建筑胶粘贴时,可以不必靠下部粘靠尺和拉横线(采用这种方法粘贴砖体下坠量极小),而直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向下粘贴。如果有时稍有微量下坠时,可以暂时不必调整,而继续向前粘贴,待吸水或胶体初凝时,用手轻轻向上揉动,使之符合控制线即可。
采用建筑胶粘贴时,要在养护后干透的底子上粘贴,以免由于底子灰中水分的挥发而造成脱胶。砖体也不必浸水。
5.勾缝养护
在粘贴完一面墙或一定面积后,可以勾缝。勾缝的方法同陶瓷地砖的勾缝方法相同,一般要勾成半圆弧形凹入缝,擦净,第二天喷水对缝隙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