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被私用
当车主选择前往汽修店修车,尤其是短时间内维修不好的时候,往往都会放在维修点,等过两天再来取车。但你可能不知道,现在不少维修店都有将顾客汽车私用的情况发生。开着你的车出门办个事情,吃个饭之类的还算小事,一旦发生交通事gu,那就麻烦大了。
建议:遇到这样的黑心店铺,我们zui好在维修之前查看车子的里程表和油表,并进行拍照,留一个心眼,这样发生纠纷也有理可讲。
配件以次充好
现在汽车维修市场上所谓的原厂件、正厂件、拆车件、下线件、副厂件很容易让普通者懵圈。业内人士称,其实大多数都是副厂件,只要市场上某种车型的保有量足够大,仿造、批量生产副厂件就有利可图。而大灯、保险杠、漆盖等钣金常用件更是副厂件的重头戏。
副厂件来源非常杂,一般都不经过检验就出厂,没有合格证书,至于保修期等则是买卖双方私下商定的,有的甚至没有任何保修期。除了副厂件充正厂件外,还有翻新件冒充新件,拆车件冒充新件等假冒伪劣行为。一般发动机以外的任何附属件,比如油封、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拆车件和副厂件较多)、三格、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刹车皮等等易损件都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建议:在更换前,可以通过查看配件的包装是否精美,配件号等印刷字体是否清晰,配件包装贴纸的纸质是否优良等方法进行辨别。
贴膜假货充
这个损招在维修行业里面比较普遍,更具欺骗性的是,拿给你看时,防伪标志、防伪电话等一应俱全,贴在你车上的就是假膜。
建议:尽量使用有保修卡的贴膜,打相关的电话到厂家进行核查验证真伪。
偷偷掉包好配件
这种现象一般只存在于个别不正规的维修档口与维修厂。具体操作是,跟某些维修人员较为熟悉的车主代办维修人员,把一台成色较为新的待修车的配件拆下来换给自己。还有就是维修人员手上有大量已经使用不了多长时间的老旧配件,把你新车上的配件换走了。这种情况多针对车上的各类传感器、执行器元件、轮胎等容易被调包的配件。
提醒:车主应该尽量了解自己所驾汽车的基本知识,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有个大致了解,对于自己该更换的零部件有细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个别要帮自己代办服务项目的人员要留个心眼。
虚报所加机油量
汽车发动机要更换机油,在加油过程中,一桶4升的机油,实际加了3.8升,但在向车主报账时,却是4升。剩下的0.2升机油,维修人员多操作几次就可以收集成一桶卖给下一个车主。还有的严重的就是本来车只需要加4升机油,向车主说需加5升。
建议:在师傅加机油之前要看一下机油包装的瓶盖是否被打开过,要仔细翻阅自己车型的车主手册,知道车辆发动机的所需的加机油标准量。
维修清单和实际不符
维修厂商给到的维修清单,与实际实施的维修项目不一致。该换的没换,该换的只修,维修方式不一致等。
建议:在汽车维修好后,认真检查核实一下实际的维修项目,这不仅关系到金钱的问题,还关系我们的行车安全。
修旧充新
汽车发生碰撞或者事gu后,本来应该更换掉的保险杠、叶子板、大灯等,被维修人员钣金、喷漆、修复后,又偷偷冒充新的给装了上去,按照全新配件的收费。
建议:修理好后,好好检查修理更换好的配件,是否是全新的。一般以旧充新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车友稍加认真检查就能看出来。
只换不修,小病大修
车辆一些配件出现非致命的小故障,没什么大毛病,只需要简单维修更换即可。一些汽修店,为了趁机赚取利润,故意夸大汽车的故障,甚至于本来没什么故障的,报出一些本来不需要的维修项目,趁机大幅提高维修费用,车主白白交了冤枉钱。
建议:车主有时间积累些汽车维修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也可以要求对方出示检测凭证。这也可以作为日后申诉,要求赔付的证据。
不少车主认为“熟人好办事”,只要汽修店有认识的熟人,只要“混熟”了就能避免被“潜规则”。在一些黑心的汽车维修商面前,大家所谓的友情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那么,该才能怎么避免被坑蒙宰骗呢?一方面,车主朋友需要多留点心,平时可以注意积累一些保养维修知识。爱车出现一些小毛病,自己也能轻松搞定,遇到大问题时,不至于被维修人员坑蒙宰骗。
另一方面,建议选择大型正规汽修店,进行保养维修,价格相比维修店可能贵了点,配件、明码标价、技师、服务,还有厂家监督,更。